新華濱江公共綠地工程

新華濱江公共綠地工程

設計公司: 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(集團)有限公司

項目所在: 上海上海

{新華濱江公共綠地工程} 項目位于 {中國上海} ,項目規(guī)模 {11.6公頃},屬于 {城鄉(xiāng)公共空間-濱水景觀-綠地系統(tǒng)} ,項目風格定位為 {現代自然} ,設計時間從 {2017-06到2018-07} , {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(集團)有限公司} 接受 { 上海富洲濱江開發(fā)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} 委托,歷經 {395} 天圓滿完成設計任務,如果您對該團隊設計感興趣,請點贊和評論將項目推薦到網站首頁及項目頻道列表首位,更多的設計師將因您受益,期待您在線留言或者來電預約咨詢。
約TA提供服務

項目詳情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31

項目名稱:新華濱江公共綠地工程

設計時間:2017-06 - 2018-07

項目規(guī)模:11.6公頃

委托單位: 上海富洲濱江開發(fā)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

導讀:

新華濱江綠地,位于上海黃浦江東岸,是連接盧灣、徐匯濱江的重要一環(huán),也是浦東二十一公里濱水空間貫通的關鍵節(jié)點。該項目以“東岸之芯?新華漫步”為主題,融合歷史與現代,打造一條充滿活力的濱水線性廊道。設計強調三線貫通、防汛墻與景觀地形的融合,以及全角度空間形態(tài)的特色,旨在創(chuàng)造一個集文化、健身、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綠地,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、體驗歷史的美好空間。新華濱江綠地,不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舉措,更是航運文化的傳承與發(fā)展。


項目簡介


  新華濱江綠地位于上海黃浦江沿岸濱江綠帶北段,西至東方路、南至濱江路、東至民生路,北臨黃浦江;

  全長約 1.6 公里,陸域用地為 12.1 公頃,原高樁碼頭水域用地為 4.95 公頃。

  新華濱江是盧灣濱江、徐匯濱江、浦東二十一公里的濱水空間貫通的前奏,其改造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舉措。

  設計以“東岸之芯?新華漫步”為主題,貫通濱水線性廊道,注入多元場地功能;銜接濱江元素、老碼頭記憶與現代都市景觀,將原始肌理、工業(yè)記憶與現代景觀編織成為美不勝收的立體畫卷。


設計說明


 設計理念:

 1)三線貫通 —— 場地與城市空間的銜接

 著重綠地景觀與城市肌理的融合,將漫步道、跑步道、騎行道按照活動速度由慢到快的順序,

 由濱江至綠地由低至高依次分布,橫向貫通東西,東接其昌棧云橋,西接民生廣場大平臺,

 從而完成整個濱江21公里新華段的連接任務。而南北向則是以活動廣場輔以園路引導;

 形成由城市空間到濱江空間的流線,縱向呼應開發(fā)地塊與楔形綠地,將項目場地與城市空間進一步緊密縫合。

 2)隱沒弱化 —— 防汛墻與景觀地形的融合

場地現狀標高5.0左右,高樁碼頭現狀標高5.0,改造后防汛墻頂標高7.0。為了減弱防汛墻對景觀視覺的影響,

結合景觀,部分防汛墻采用二級擋墻,在保證建筑構筑退讓防汛墻的基礎上,

通過地形堆土、植物種植結合等塑造手法,將防汛墻隱沒在景觀中。

 3)流動交織 —— 全角度空間形態(tài)的特色

 突出濱江、活力、公共、健身的主題特色,以景觀語言塑造空間的流動感。

 橫向上,主園路銜接、串聯節(jié)點空間,創(chuàng)造富有變化的景觀體驗。

 豎向上,高線地形結合喬木骨架、景觀建筑,構筑起高低變化的天際線變化。

 4)躍動復合 ——綜合性多重功能的打造

 將碼頭記憶融入場地,實現對場地歷史印記的傳承。將現代藝術融入燈光、配合智能設施,為綠地創(chuàng)造藝術特色。

 結合配套建筑,增設室外籃球、兒童活動等多功能場地,將為新華濱江公共綠地注入綜合性的服務功能和躍動活力。
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
設計策略


  1)功能更新

  通過綠地的覆蓋,貫通黃浦江濱江綠道,設置多種類型的運動健身場地,為市民提供活力休閑空間,將硬質鋪裝轉變?yōu)樨S富的綠色健康空間。

  2)文化再現

  以流動感的地形塑造和疏密對比的植被群落為基底,聯動城市空間設置特色景觀節(jié)點,融合海派文化、港灣情調與碼頭記憶,嵌入多樣休閑運動功能,打造服務周邊高端商辦、居住人群活動需要的公共開放空間。

  3)空間的重生

  現狀場地內肌理和質地較為單一,大面積工業(yè)遺留的硬質空間,極低的可達性阻隔了城市與濱江的聯通,極佳的濱江空間卻未得到有效使用。

  通過三線綠道的貫通,連接黃浦江沿線綠地,使濱水綠帶貫通。其中綠道為市民提供慢跑、騎行等健身場所。沿綠道分布多種不同類型的活力運動場地,為濱江空間注入全新的活力。

  E01-1d地塊共新建地上7 棟建筑,從西至東分別為J5-1、J5-2 配套管理服務用房,J6-7配套管理服務用房,J9社配套管理服務用房,J10配套管理服務用房,J11配套管理服務用房,J12-13配套管理服務用房。

  E01-1d地塊以綠地為主,在銅山街、桃林路、規(guī)劃路等市政交界處設置了幾個小型入口廣場,輔以戶外健身、游樂等小場地和多個配套管理服務用房;

  以騎行道與跑步道作為東西向的貫通道串聯各個節(jié)點。地塊內的主要運動及活動設施包括,源深路盡端的一個標準籃球場、J5-2配套管理服務用房北側結合植物、地形和滑梯、沙坑等設施的石階坡;

散布在跑步道附近帶有兒童游樂設施和休息設施等的小場地。地塊東端,考慮到民生路輪渡站和民生文化城西入口的需求,設計形成民生文化廣場。

  民生文化廣場通過一個略微起坡的廣場,將周邊的民生文化城西入口、濱江大道、民生路輪渡站、二號燈塔、新華綠地和黃浦江匯聚在一個空間。這個空間平時是休閑活動廣場,供市民游覽觀江運動健身;節(jié)慶時這里將變成一個舞臺,東面的民生文化城大階梯、西面的新華綠地歡呼臺、上方的東岸連接道將是最好的觀眾席。




image.png

實景圖一



image.png

實景圖二


image.png

實景圖三


image.png

實景圖四


image.png

實景圖五


image.png

實景圖六


效果圖.jpg

效果圖



設計感悟



——航運文化留存探尋

19世紀中到20世紀末,由于區(qū)位及場地優(yōu)勢,黃浦江東岸一直是碼頭、堆棧、倉儲等選址的理想之地。

用地內的兩座碼頭歷史悠久,其昌棧碼頭原為英國海軍船塢基地,建于清光緒十六年,民生路輪渡站原為渡口,建于光緒三十四年。

——浦江東岸貫通首發(fā)

新華濱江是盧灣濱江,徐匯濱江,浦東二十一公里的濱水空間貫通的前奏,其改造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舉措。場地距離陸家嘴僅兩公里,與北外灘,自來水科技館,漁人碼頭隔江相望,擁有良好的觀賞浦江和對岸景觀的視角。

——從水利到生活水岸

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讓建設者們忽視了水岸的重要價值,以安全性為唯一標準的硬質堤岸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界面。

如何使水岸環(huán)境在滿足水利條件下更親水、更生態(tài)、更滿足市民新的生產生活成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議題。


登錄后發(fā)布評論

評論

 是否匿名評價

全部評論0

  • 回頂部

  • 分享

  • 評價

    0
  • 點贊

    3

咨詢

咨詢

在線客服

工作日:9:00-18:00

電話客服:01086463506

工作日:9:00-18:00

官方交流群:708885475

立即聯系

您還沒有登錄哦~

登錄

注冊

排行榜